
微信公众号
2024年3月14日,东土科技接受了来自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30多家机构的现场调研,正式公开宣布将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一款新的AI机器人操作系统,专对于具身机器人。在这一技术推出之前,东土科技已经历经了30年的研发历程,致力于开发出兼具创新性与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东土科技此次发布的AI机器人操作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和功耗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具身机器人逐渐迈向智能化,而这款新系统将为机器人产业打开新的局面。通过将“大小脑”融合的方案,东土科技的操作系统能将具身机器人电子架构的成本降低约50%,功耗则减少超过6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的机器人技术不仅能提升性能,还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可以说,东土科技即将亮相的AI机器人操作系统,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鸿道(Intewell)操作系统而成。这套系统在技术上的自主性相当引人注目,历时30年的研发成果,确保了每行代码均为自主编写,并通过了工信部有关部门的测试,确保了其100%的自主可控性和知识产权。这种全自主可控的设计使得鸿道操作系统具备了高实时性和虚拟化技术优势,能够很好的满足在快速响应与高精度作业中所需的各种应用需求。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是表现出色,能够为公司可以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
不仅如此,就在东土科技发布信息的前一天,美国的FigureAI也引发关注,发布了一段人形机器人操作的视频。视频中,当工作人员询问机器人能否吃东西时,机器人经过短暂的迟疑后,熟练地递出了一个苹果。这不仅展示了高级的运动控制能力,也让人们关注到AI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FigureAI推出的新型AI系统Helix,正是通过“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设计,打破了传统技术中关于响应速度的瓶颈,使得机器人的应用更为灵活高效。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础模型、运动控制、传感等技术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预训练大语言模型(LLMs)、视觉语言模型(VLMs)及视觉语言动作(VLAs)模型等有关技术的持续迭代,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变得愈加成熟,而对“小脑”的要求也慢慢地提高。国金机械研报指出,“小脑”主要执行运动控制任务,但由于技术复杂性高,成为实现产业化的“卡脖子”环节。因此,在运动控制管理系统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国产替代并打破高壁垒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
据了解,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已经在半导体、机器人及数字控制机床等多个行业进行了规模化应用。例如,东土科技在数字控制机床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能满足行业对高实时、高精度和一体化数控系统的严格需求。2024年,鸿道操作系统在数字控制机床领域的商业应用已经取得突破,与多家精准数控机床公司完成了国产化适配验证。这不仅标志着东土科技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增强,也展示了其在国产替代过程中取得的可喜成果。
在机器人领域,东土科技的方案同样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并大幅度提高了控制管理系统的确定性、可靠性及实时性。此次调研中,东土科技详细阐述了AI机器人操作系统如何统一处理问题,针对具身机器人领域,利用微内核虚拟化架构融合“大脑”和“小脑”,将多个设备和节点任务整合为一个统一的AI系统和运动系统。这一创新不仅确保了系统的低成本和低功耗,同时也使得上层应用软件开发的迁移性得到了保障。
在实时性方面,东土科技的鸿道操作系统经过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微秒级控制精度,适用于工业机器人、高精度数字控制机床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充分满足高精度应用的需求。通过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确保设备之间的计算及通信都具备高精度特性。针对传统的ROS框架,东土科技还创新性地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强化消息通信的实时性,实现在微秒级的运动控制。
为了降低开发门槛,东土科技提供了一站式工具和拖拽式编程,适用于快速构建机器人的应用,同时也支持C++等高级编程模式,以便深度专业的机器人厂商使用。在算力方面,东土科技提供的分布式协同方案,能够让未来工厂中的各个机器人共同贡献算力,实现算力利用率的最大化,有助于推进从单体智能走向群体智能的转变。
与此同时,东土科技在调研中提到,这些技术创新带来了数十亿级的市场机遇。按公司的定位,预计未来2-3年内,新业务收入将占据集团收入的50%。能预见,随着AI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发布,东土科技的市场表现将持续进行高增长。
随着这一系列积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的推进,东土科技不仅为国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推动行业整体向着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方向进发,迎接属于机器人的新时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微信公众号